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2013紐約行 - Matilda & Pippin

二度來紐約看了Matilda和Pippin(其實還有Avenue Q但這大家都熟就跳過)。這兩齣一齣讓我哭很久一齣讓我想很久,卻又有一些神奇的共通點,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我曾經這樣形容我想做的舞台:

我想帶你走入一個世界,一個你沒有看過的世界。而在你拜訪過這個世界之後,你的人生會從此不同。

而這就是Matilda。

整齣劇最大加分是舞台,符號運用地如此精湛,以至於下半場看到那個溜滑梯,已然被各種情緒淹沒,眼淚就這樣掉下來。各種舞台魔術也躲在那個舞台上,拿Tony最佳舞台設計實至名歸。

音樂、導演手法和演員更讓這個舞台的能量倍增。當然這部戲源自英國製作,美國卡司具聞還差英國一截,但已經非常驚人。我坐在三樓,演員的能量還是清清楚楚的轟過來,包括才九歲的Matilda ( Sophia Gennusa )!!

所有的一切塑造出那魔幻卻又如此令人信服的世界。在演出結束的那一刻,我好想好想,就在那裡待久一點,在那個世界中。

那一刻我居然想著,"喔!我可不可以不要去看其他戲了,就讓紐約行在這裡畫下個完美的句點,可以嗎?"

如果現在有人要去紐約看音樂劇,我會優先推薦這一部。


Pippin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是今年Tony的最佳Revival,源自1972年的戲,加入巨量的馬戲元素,整個舞台就設在一個馬戲團裡,演員真的會邊唱邊在半空中倒吊(不誇張),喜歡視覺效果的人包君滿意。

和Matilda一樣,這部戲建構了一個非常魔幻的世界。但不同的是,Matilda是讓這個世界溫暖的包圍著你,但Pippin的目標卻是在你眼前血淋淋的將它瓦解。

對,瓦解。這是個劇中劇,馬戲團在演一個劇給觀眾。但到了最後,劇中劇被瓦解了,劇被瓦解了,乃至於整個馬戲團,整個舞台,音樂,所有的所有都被瓦解了。

留下一個小孩,在一個崩解的舞台上。你甚至可以看見空氣中的那些殘影。

這齣劇花了一切心力,建構了一個極為龐大,極為夢幻的世界,只為了在最後將它全數拆掉,並透過這個破壞來引發思考。

非常概念性,卻又非常確實的處理方式。今年的Tony最佳導演頒給了Pippin,我想有其道理。

By the way,如果還趕得上,強烈建議趁OBC說書人Patina Miller還在的時候去看,拿Tony最佳女主角不是拿假的啊~超威~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黃磚路 - 關於 < 阿茲大地 >





回家,這世界上有一個地方
那裡有人看著你長大,看著你成長的每一個步伐
門口有一盞燈,永遠提醒著
有一個地方永遠等著你回來
回家,這世界上有一個地方
不論外頭的世界多美麗,你總是會回到這裡
因為那個地方是你的故鄉
即便要說再見,人終究是要

回家




請容我說個故事。

這一年人在波士頓,認識許多在地的台灣人,茶餘飯後不免俗的會聊起一些台灣時事。某次晚餐桌上,一位朋友冒出來一句:

" 唉呀,台灣沒救了啦!"

我相信這是玩笑話,但當我回到家裡,我突如其來地潰堤,無法收拾。

這半年的交換歲月,每天早上打開臉書,看著滿頁的負面新聞,都會感到一陣無助與痛心,伴隨著客處異鄉的孤寂與思念,猛地襲來。

但這些,都沒有一句 "沒救了",宛如放棄自己孩子的一句話來得痛。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這些問題,而在於 "放棄"。

我其實也沒有資格說我的朋友。人在異鄉,其實很容易覺得事不關己,"反正我也不能做甚麼"。某種意義上,逃離鬼島很簡單;不看新聞,你甚至連關注都可以放棄。

但除了台灣人,誰會來讓台灣更好?如果我們自己放棄,誰會選擇相信?

相信很難,真的很難。當大家都在說 "逃離鬼島" 時,說沒有任何程度的動搖是騙人的。

但我們確實需要更多的信心,因為這是引領這塊土地的唯一可能。如果我們都相信它命該是鬼島,相信我們怎麼做都無法改變它是鬼島的狀態,那它怎麼不會是鬼島?

只要相信,就能前進


---


這部戲的音樂,很大一部分反映著這些想法。雖然在很多時候,我們以很戲謔的方式在呈現這些問題,但寫得時候其實很痛,因為它強迫我正眼看著這些問題,強迫我消化,強迫我接受,強迫我承認 "這就是我的故鄉現在的樣子"。

這些痛不斷的累積,直到最後壓軸的兩首歌時被完全爆發出來。在暑期短期返台的回程班機上,我腦海裡浮出最後一首歌的歌詞,眼淚就這樣掉下來。靈魂在那幾行字裡被吶喊出來,強迫我誠實面對自己的根,身為台灣人的根。

那一刻,這部戲的音樂引領我,重新找到對這塊土地的信心。


---


感謝不點,我們再一次做到了。

感謝我強得 ( 瘋得 ) 有點誇張的劇組和行政團隊,因為妳們的努力,所有的創作才能成立。

感謝我在台灣的家人、女友、師長和所有的工作同伴,謝謝你們鼓勵我如此揮灑音樂的夢。

感謝所有觀眾,以及所有支持我們的人們,希望這部戲能給每一個人帶來力量,誠如你們所帶給我們的力量。

謹將這部劇獻給這塊土地上的大家,讓我們一起,

相信這塊土地,和這裡的人民
相信我們努力就會雨過天晴
相信總有一天,黑夜終將過去
相信總有一天,這個國度
一定會走出它的

黃磚路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2013紐約行 - 音樂劇 Once & Newsies

繼續趁著感動還沒淡去前迅速記下。這次去紐約看了兩檔,第一天Newsies,第二天Once,都是2012 Tony的提名作品。我刻意選擇這兩部在光譜兩端的戲:Newsies的排場,與Once的玲瓏,試著在短時間去探索音樂劇的各種面向。畢竟都已經自己在寫音樂劇,去Broadway已經不只是去 "朝聖" 而已,更重要的是去尋找更多可行與可能性。


首先是Newsies,迪士尼製作,改編自1992年同名電影。如迪士尼系列一貫的作風,全劇音樂單純,故事簡單,劇情大概可以用兩行字講完:
  • 報童罷工,毫不意外的會獲勝,壞人毫不意外的會被抓。
  • 女主角毫不意外的是老闆千金,但也毫不意外的會以阿拉丁和茉莉的模式,跟貧窮的男主角終成眷屬。
不過迪士尼製作就是看排場、看舞蹈、看舞台、看迪士尼的財力物力(咦?)。這齣戲尤其以舞蹈出名,光看跳舞就飽了。拿Tony跟Drama Desk的最佳編舞不是拿假的(p.s. 我有撿到演員丟出來的報紙,還是1899年份,也就是真實事件發生的哪一年喔~

另外一個意外收穫是這場的Les(那個小童星)超強!!!整場很多能量轉折都是他在帶。我坐在地面層第一排左側,有一幕他走到我前面,打出來的能量驚人,之後幾乎整場有他的景眼睛都跟著他跑。後來翻節目冊才發現,怪怪不得了,是Joshua Colley,悲慘世界25周年裡的Gavroche!!

為什麼百老匯的兒童演員都可以這麼威啊 Orz

不過這齣就是屬於只能 "看" 的那種,我完全不會肖想要做這樣的戲 @@


Once就是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它瞬間取代了我心目中最佳音樂劇的地位。

是的,你可以說這齣音樂劇很作弊。改編自2006年同名賣座電影(順道嚷嚷,電影改編音樂劇太多了!太多了!)主題曲 "Falling Slowly" 是當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絕佳的故事跟音樂都早就在那裏了,可謂渾然天成。

但如果只是這樣搬上舞台:
  • 它不會拿2012東尼最佳音樂劇(想想有多少電影改編的音樂劇沒得獎)
  • 它不會也拿2012東尼獎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舞台設計等合計八項,還有Drama Desk的最佳音樂劇、最佳導演等四項。
  • 我不會從第二首歌就開始哭哭到最後無法收拾。
  • 劇結束時我不會聽到我四周到處都在哭。
  • 我更不會現在一點開 "Falling Slowly" 就會自動落淚。


所以,它究竟是作了甚麼?

因為它把所有的一切都精簡到一個最低限度
以成就一個呼吸

音樂劇很容易讓人想到大排場,想到各種元素的組裝,很容易就讓人淹沒在一片絢爛當中。常常我們會看到那些讓人看得很 "爽",聽得很 "爽",但是沒有 "感動" 的戲。

因為藝術不是加法,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在關鍵的地方用關鍵的東西推一下。

Once作到了這一點。劇情被剪到一個最低限度,留下剛好的詩化片段來想像,剛好的笑點來緩衝,剛好的劇情線索來推演,騰出最大的空間讓情緒去醞釀。

舞台被精簡到一個最低限度。一個吧檯,一面鏡子,幾把桌椅,沒了。但那一面鏡子就這麼精巧的出現在一個精巧的位置,在各個景中以鏡像的方式製造出許多奇妙的氛圍,拿舞台設計當之無愧 (p.s. 中場時間還可以上吧檯買飲料喔 XD )

燈光被精簡到一個最低限度。很多時後就只有一個錐燈,但一個錐燈就夠把你的心揪在一起。

音樂也被精簡到一個最低限度。歌其實不多,絕大多數都是 "Falling Slowly" 的變體,整齣戲就扣著這首歌,從它開始,一路推到結束。其他功能性的歌點到就好,讓大部分的記憶和能量都讓給這首歌,以至於最後歌一出來時,情緒能量整個滿溢出來。

甚至連樂團都免了,全場演員兼樂手。這並不只是在炫耀 "我的演員很厲害可以邊彈邊跳邊唱",而是把音樂的詮釋完全交付給全場能量最強的人,也就是演員手上。試想像以下的狀況:
  • 有人對你說 "我愛你"
  • 有人對你說 "我愛你",並適時的出現背景音樂
  • 有人對你唱 "我愛你",並適時的出現背景音樂
  • 有人對你唱 "我愛你",還彈吉他
想像一下以上的能量差異,大概就可以理解演員兼樂手可以製造出來的巨大能量(p.s. 除了男女主角以外的演員甚至在演出前入場時間就在舞台上jam,從那時就開始建立演員兼樂手的合理性。這個設定同時巧妙的引導男主角入場。)

以上種種在這短短兩個小時裡的漸次累積,能量在最後一首歌達到頂峰,然後女主角一個呼吸,突然收到單薄的鋼琴。

那一個呼吸,就那一個呼吸,承載了整齣劇的一切,而那是用整齣劇去建立的。

在那一個瞬間,我愛上了這齣劇。

當然不是說這齣戲在我心中是 "完美無缺",還是可以抓出許多地方我會採取不同的處理,例如全劇終的音樂我會不解決等等。但無論如何:


它讓我找到了我想作的音樂劇
並且告訴我
它可以作到如此程度

We can do it

2013 紐約行 - 博物館篇

這次逛了以下幾間博物館,評分乃主觀無責任自我感覺評分法 :)

大都會美術館
評價:五顆星可能不太夠用
票價:良心捐款
需時:用跑的走馬看花都要三個小時,要細看我想得排至少兩天

我覺得很難有人會不喜歡大都會美術館。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實在太~大了,要甚麼有甚麼。要看埃及古文物的,你有:


一整個神廟總夠看了吧!

要看希臘羅馬的,你有:


整個中庭的雕像,如何?

要看歐洲名畫的,你有:



以上冰山一角無誤

要看現代藝術的,你有:



依然是冰山一角無誤

要看異國風情的,你有:



還有一大堆我根本分不出來是哪個地區的東西

要看歐洲古玩的,你有:




居然把一個旅館房間直接搬來,相當囂張

而且以上每個都是一整區,每一區都夠你逛一個下午!更何況還是良心捐款建議售價,CP值整個爆錶,紐約各大博物館首推這一間。

---------------------------------------

紐約MoMA (Museum of Modern Art)
評價:五顆星
票價:學生票USD14
需時:走馬看花大概三個小時,細看約一天

Well 老實說現代藝術我也看不太懂,但再不愛現代藝術,看到以下幾幅應該也會鄉民式的尖叫一下吧...






以上的話都在四五樓的常態展,這兩層樓基本上依各種主義照時間順序把現代藝術發展大致介紹一遍,花個兩三個小時逛這兩層樓相當值得。

---------------------------------------

Discovery探索博物館
評價:二顆
票價:依特展而不同
需時:約三小時

正確的說應該是評價不固定,因為探索博物館的可看程度完全是視特展而定。這次剛好是 << 透視人體 >> 跟 << 積木展 >> 兩個我在台灣都錯過的展覽,就立馬看了。




探索館就在時代廣場旁邊,如果排完TKTS有時間可以順路過去晃一下,要是特展中意的話再考慮,不過票價有點貴就是了...

---------------------------------------

自然歷史博物館
評價:二顆
票價:良心捐款
需時:走馬看花大概三個小時,細看至少一天。

最後是個人最不推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大概是我被舊金山探索跟阿姆斯特丹NEMO給寵壞了,櫥窗式靜態展已經提不太起我的興趣,更何況是滿滿滿滿滿山滿谷的櫥窗式靜態展。我覺得最大缺點是展覽型態太過單一,相較起來,我還比較喜歡台中科博館。不過看在良心捐款建議售價,還是可以一去,最起碼可以見到下面這位電影明星:


dumdum~

2013年8月20日 星期二

Sleep No More 旅館馬克白

先說明一下為什麼會去看這檔戲。話說我在台灣的時候,就已經聽到一大堆人跟我提及這部劇。更神奇的是,這些人都沒看過這部戲,但他們聽到我要去美東交換,都說有機會去美國一定要去看這部『傳說中的劇』。
我後來聽人說這部戲檔期結束,於是就沒放在心上。直到這次搭朋友的便車來紐約玩,我突然想起這部劇,想說姑且來Google看看好了
它。加。演。了!!!!
怪怪不得了,這打死都要去看啊!於是我成功說服我本來要去聽音樂劇的同行友人改來看這部戲,說服的理由是這部戲巡演可能性近乎是零,就只有紐約看得到(原因是不太可能複製整棟旅館,詳見後述。
還好有這麼作。這部戲是我繼莫斯科小丑劇團『下雪了』和英國合拍/日本世田谷公共劇場『春琴』後,再一部被我列入此生必看的劇。一行人在演出結束後繼續熱烈討論三個小時,而且還是在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太多看戲經驗的情況下。
這部戲要我看個三遍五遍我都願意。它就是這麼好。

所以這到底是部甚麼樣的戲?
由於這部作品實在太大,要一口氣講完是不可能的,請容我先把我的看戲經驗照時間順序寫一遍,讓大家了解這部戲大概長成甚麼樣子,之後再來說我對這部戲的感想。以下可能會多多少少雷到一點點劇情,但等你看完以下敘述後,相信你會同意,這劇我雷再多都雷不完的。
演出地點是間五層樓的『旅館』(其實是不是真的五層樓我也不是很確定,因為裡面的建築結構不太線性。)正式開演前,觀眾會先被帶到一個爵士酒吧(飲料要付費,遺憾),然後依照預先發給你的撲克牌,分組發白面具,帶進電梯,隨機被丟到各樓層。
然後就放你在旅館裡自生自滅
對,自生自滅你沒看錯。在接下來的三個小時內,故事會在五層樓建築的各處,以錯敘的方式同步上演,各個角色在各樓層各房間到處跑到處演。你在這三個小時內唯二的規則就是『不准講話』以及『全程戴面具』,其餘你要跟哪一個角色,動線怎麼跑,如何翻箱倒櫃,都是你的自由。
戲在哪裡發生?對不起,自己找。這個角色是誰?對不起,沒有角色介紹,請自行想像。現在到底是怎麼回事?對不起,我也不知道。
甚至連個旅館平面圖都沒有,建築結構請自行摸索!我在進場後就先把每一個樓層都先跑過一遍,確定大概的結構,以及幾個關鍵橋段會發生的地點。至於為什麼我會知道關鍵橋段?因為我有做課前預習啊 :)
喔,課前預習也告訴我,整部戲會重複三輪,所以你可以在三輪看不同的景,慢慢拼湊出整個故事內容。事實上,整部戲大到重複個五輪你大概也看不完所有的演出,但三輪足夠你了解整部劇了。
更重要的是,每一輪的收尾有個著名的長桌戲(見上圖下欄)。這個橋段本身就十足經典,感覺應該只有兩三分鐘,沒有任何對白全劇幾乎都是舞劇,只有少數隱藏關卡有台詞),只有燈光、音樂和緩慢的肢體運動,卻把那餐桌上錯綜複雜的愛恨情仇、權力慾望整個轟向觀眾。這個橋段我在第一輪和第三輪各看了一次,如果可以我願意再看個十次。
在第一輪看的時候還有另一個重點。因為這個橋段所有主要角色都會到場,所以可以藉此定位關鍵人物,最起碼馬克白夫婦總看得出來。第一輪我就在此時定位馬克白,然後就跟著他開始奔跑(這戲可是讓我扎扎實實的樓上樓下到處跑三小時。)
接下來就看著馬克白和其他角色的殺人對戲,以及各種內心掙扎的獨舞。這齣劇很大一部分的亮點在於看演員超級劇烈的舞蹈動作,馬克白在廢墟裡甚至徒手攀到天花板的鋼樑上,用整個三維空間來表現。
然後馬克白跑到一個二樓中空迴廊,可以看到樓下其他角色的舞會,對應到馬克白原劇應該是馬克白開始發瘋,在餐桌上看到鬼魂的那一幕。這裡馬克白夫婦隔著一層樓在眼神交流,我從二樓馬克白的角度看下去非常有趣,不知道從一樓看上來的觀點是怎麼樣?我想這也是這齣戲獨一無二的特點:你總是有不同的新角度可以發覺。
之後馬克白當然會和馬克白夫人會合,他們兩個只要在臥房碰面就肯定是滿場飛的激烈肢體(表現夫妻之間大戰三百回合大誤。)後來我就看著馬克白夫人發瘋,她的舞蹈比馬克白更為驚人,最後她人關在一個壓克力窗內不斷撞擊,震撼力十足。
前面跟著馬克白夫婦把大部分主線劇情看完,第三輪我就開始隨意到處跟。最大收穫是在樹林小屋遇到護士二人組,後來演到一半矮護士走了,大部分的人都跟著矮護士跑,但我跟另外一個女生似乎感覺事有蹊翹,就留下來...
然後我就被護士請進小屋裡了,喔耶,是隱藏關卡 :)
護士把我的面具拿掉(),請我喝茶(),然後開口跟我講故事(大驚)。這還是我第一次這齣劇裡遇到完整的台詞,我一度還在想我是不是應該開口跟她對戲,但後來我決定只用肢體作回應。更驚人的是,雖然是個只有一個演員加一個觀眾的場景,但音樂居然還是有作處理,靠著音樂的演變還是可以作出正確回應,即使我甚麼都不知道。
這個小插曲的結尾是一串莫名的台詞,白面具被戴上,然後被請出小屋,意味不明(搔頭)後來才知道我朋友也有被請進去,狀況完全一模一樣。
我不確定這樣的隱藏關卡到底有多少,網路上眾說紛紜,但可以知道的是一定不少。我就親眼看到孕婦帶著另一個人到小房間,聽說孕婦在裡面跟他抱怨外遇,詳情不得而知。時不時還會有突如其來的意外關卡,演員突然就把你拉進演出跟你互動,總之甚麼都有可能。
此外,請千萬不要以為支線角色是花瓶,她們每一個都亂猛一把。我後來跟到女僕,她跟一個男的(來不及分辨是哪一位)有一場驚人的舞蹈,兩個人從走廊的一端跳到另一段...還背著一個門板!中間不斷出現門倒在其中一個身上,另一個踩上去,然後整個門板翻起來垂直旋轉之類的劇烈動作。
不過要比劇烈,最劇烈的一場還是三女巫和馬克白的二度見面,演員在餐桌上到處飛,搭配重搖滾音樂和強力魔鬼閃,非常瘋狂的舞蹈,最後近乎全裸。我完全同意某Blog的形容,實在無法想像這樣的演出一晚要跳好幾次
演出的最後是第三輪的長桌戲,馬克白在眾鬼魂的注視下被吊死。觀眾被帶回一開始的爵士酒吧。當下立即是滿滿滿滿的討論聲...
Sleep No More。今晚你的夢會被這齣劇佔領...

這部戲究竟好在哪裡?
先說,就算撇開放觀眾自由跑三個小時這件事情,演員、燈光、音樂、布景通通都是頂級。光是看演員的肢體就已經飽了。
但我想會讓大部分人備感興趣的是『放生觀眾三小時』。光是欣賞這件事情也飽了。別忘了,當你意識到旅館裡隨時可能有五六組觀眾在追著五六組演員,旅館裡四處穿梭,要確保演員動線不受阻,觀眾動線不受阻,每個演員都可以順利接到下一個演出地點,光是拉這個動線就令人讚嘆。
帶黑面具的工作人員也是亮點。當你意識到他們必須在觀眾如奔牛節一樣四處奔跑的情況下,仍然必須為演員清出安全的空間,代表著他們必須對演員的演出瞭若指掌,簡直就是每一個房間都站有一個舞監的意思。
同時,自由選擇要看甚麼,表示每一個人每一次看這檔戲的體驗都不一樣。你永遠會有『這邊是怎麼了?』『要是走這條路會怎樣?』的疑問,永遠會給你新的感動。最最最起碼,就算你是個戲劇無感人,你也可以當密室逃脫或假案偵查來玩。
但也許最最最最有趣的是白面具的概念。鬼魂在馬克白的故事裡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白面具將觀眾都鬼魂化了,一群觀眾追著馬克白,簡直就是一群鬼追著馬克白的畫面。我永遠記得當馬克白和馬克白夫婦相遇,兩群鬼會合,將馬克白夫婦團團圍住的畫面。
你是觀眾,你是鬼,你是演出的一部分。即使你只是站在那裡,馬克白還是會蒼白地看著你那蒼白的臉。

基本攻略建議
  • 本劇要滿16歲才能看,開場會檢查證件,請務必記得。
  • 建議戴隱形眼鏡,不然眼鏡戴在面具裡很容易起霧。
  • 建議買最早入場的場次,這樣第一輪可以完整看到。
  • 請務必在看之前了解一下馬克白的故事大綱,會有些幫助。
  • 鼓勵大家結伴參加,但強烈建議不要成群行動。兵分多路,等演出完再討論每個人看到觀點的不同,也是這劇的一大樂趣。再者,你們也不太可能成群行動,因為沒過幾分鐘就會被拆散。
  • 個人覺得無論如何都要抓住第一次長桌戲,因為可以立即定位大部分的角色。
  • 如果很害怕錯過重大劇情,那跟著馬克白或馬克白夫人總沒錯。
  • 但是支線角色才是新鮮的地方,也是隱藏關卡所在。
  • 如果你想要進隱藏關卡,想要跟演員互動,那你一定要主動想辦法讓你自己成為演出的一部分。這不代表你要干涉演員,而是你要去預期演員的下一步,成為他下一步必然會拿來使用的東西。
  • 在這劇中會讓你追丟角色的關鍵不是角色本身,而是... 其他觀眾。請試圖預測角色的動向,搶先別人行動。
  • 最後,這裡沒有所謂正確的行動。不同的選擇只是帶來不同的看戲體驗。ENJOY!

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快樂感恩節 - 簡易規則


快樂感恩節  簡易規則
作者:高竹嵐 ( 海豹 )

" 這遊戲讓我想起辦公室的減肥生態.... "

語出某不具名測試員



遊戲簡介
農場裡火雞們大快朵頤,但小心!在感恩節來臨時,令農場主人印象最深刻的火雞會被宰來做成大餐!你是否能盡情享用美味的飼料,同時躲過變成桌上佳餚的橫禍?

遊戲配件
  • 5張雞舍牌
  • 1張感恩節牌
  • 1張農場主人牌
  • 30張行動牌 ( 每色各5張 )
  • 70張飼料牌 ( 五種各14張 )
  • 20個胖標記
  • 5個瘦身飼料標記
遊戲準備
  1. 把五張雞舍牌一字排開。
  2. 每個人拿一個顏色的行動牌。
  3. 把所有飼料牌洗牌,然後把感恩節跟最下面八張牌洗在一起。
  4. 把農場主人牌交給最瘦小的人。

遊戲進行
遊戲會進行若干回合,每一回合都會進行下面五件事情:
一、依序為每個雞舍補上一張飼料牌。

二、農場主人決定這一回合的 "瘦身飼料"
三、所有人選擇一張行動牌,蓋在自己面前。
四、同時打開蓋著的行動牌,並依照所蓋的行動牌獲得飼料或減肥。
出雞舍牌的人會拿走雞舍裡的所有飼料,如果有很多人出相同號碼,比較瘦的雞跑比較快,先搶走一半飼料 ( 無條件進位 ),第二瘦的再搶走一半,依此類推。

出瘦身牌的人則把手上所有的瘦身飼料棄掉。

五、把農場主人牌交給左手邊的人。




當然世界不會那麼美好...
當任何雞舍裡有三張不同種類的飼料牌,農場主人會覺得 "怎麼會剩這麼多飼料" 而出來看看:

(1) 首先他會先看看哪隻雞最胖、最適合作火雞大餐有越多飼料牌的人越胖,最胖的人拿兩個胖,第二胖的人拿一個胖。

(2) 接著他會看看哪隻雞最瘦、應該要被強制餵食最瘦的人強制收下該雞舍裡的所有飼料。

遊戲中如果有一樣胖或一樣瘦的狀況時,順時鐘較接近農場主人的人先作事 ( 拿農場主人牌的人最接近農場主人,第二近的是他左手邊的人,依此類推。飼料先搶,胖也先拿,也最先被強制餵食,總之好事壞事他都先遇到。)
主人饒命啊~ 我都已經減肥成功了,為什麼還要宰我 @@

遊戲結束與勝負

翻出感恩節的瞬間,農場主人就準備來作火雞大餐囉!!!

(1) 首先,翻出感恩節時最胖的雞再拿兩個胖,第二胖的再拿一個胖。

(2) 合計最多胖的雞直接被拖去宰,同為最胖就同時被宰。

(3) 活下來的雞依飼料牌計算分數。請將飼料牌分成數組,每組都必須由完全不同的飼料組成。張數為1/2/3/4/5的組,分數分別為1/3/6/10/15分。將各組分數加總便是你的總分,分數高的人勝!詳見範例: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2013 BOSTON SING 遊記


by Blis-sing人聲樂團  高竹嵐 ( 小海豹 )

  在一切開始前,一定要先恭喜歐開Voco Novo拿下本屆的CARA專輯獎項,尤其是歐開拿下最佳爵士專輯,這在歷史上肯定是要被記上一筆的。

  個人今年受國科會千里馬計畫補助,赴哈佛大學交換一年,適逢Boston Sing,自然是要來朝聖一下。為了避免讀者被過多的資訊淹沒,以下我不會依照時間順序來寫,而會依照對讀者的泛用性,從適用於所有阿卡愛好者的活動介紹與團隊演出開始,慢慢寫到適用於有在唱阿卡者的大師班心得,最後到一些非常圈內的核心價值思考。






Boston Sing活動簡介

  Boston Sing A Cappella Festival ( 簡稱BOSS ) ,顧名思義是在Boston地區舉辦的阿卡音樂節,由CASA於去年發起,第一屆在MIT舉辦,今年則改在Northeastern;依照Boston地區學校眾多的情況看來,肯定會把各所大學通通輪過一遍。

會期間,全美甚至全球各地都會有團隊飛來,路上碰到的最起碼都是某美國優秀大專團隊成員,隨便撞都會撞到世界級名團編曲或音樂總監。當你上Workshop時,身後坐著Deck Sharon,前方坐著Delilah,然後台上是Postyr Project。能和這些頂尖好手交流是這活動最富價值的一環。

今年會期是四月五號到七號,周五到周日三天。活動從周五晚上的大專盃決賽和CARA頒獎典禮,周六一整天的Workshop,周六晚間的演出,深夜派對,乃至於周日早上繼續Workshop,可謂相當瘋狂,只要區區$87美金更是物超所值。很可惜因為個人周五晚間有合唱團團練,所以只能參與周六日活動,因此以下將會記錄這兩天的活動內容。



大小演出

  會期中有兩場在音樂廳的演出:周五晚間的大專盃決賽 + CARA頒獎典禮 + House Jack,以及周六晚間的大專盃冠軍 + Five O'Clock ShadowPostyr Project

  但如果你以為只有這樣就大錯特錯啦!當所有路人都是箇中好手,怎麼可能只滿足於區區兩場音樂會?


 
  因此主辦單位很貼心的把周六每節Workshop後的30分鐘下課時間都規劃成 "ACABomb"。在這段期間,校園三個禮堂都會有人直接清唱演出,甚至現場幾個人湊一湊臨時組一團都是完全做得到的事情,大家就知道成員的能力有多強。By the way,美國團隊清唱的演出機會比大家想像中的多,我當年在UC Berkeley每周都是清唱演出,包含Bass和VP都是。

  話說回來,有沒有眼尖的讀者注意到那張照片裡有個熟悉的身影?



  沒錯,最左邊的那個女生VP就是Inside A Cappella的女主持人Rachel Chalhoub

  演出的頂點自然是周六晚間的演出。開場是大專盃冠軍,Mix from University of Colorado。美國大專團的實力相信大家都清楚,平均每周三次練唱 + 每周一場演出是基本盤,成員大多從高中就有在唱阿卡,如此組合之下的實力在台灣基本上都算職業級。開場完後,上半場是Boston地區的美國元祖級團隊,Five O'Clock Shadow

  是的,我沒有花太多篇幅講上半場,因為下半場是Postyr Project啊!!!!


之前聽過很多名團,通常我會以"很棒""很強""很震撼"來形容,但從來沒有一個團能讓我"看見阿卡的未來"。Postyr Project,丹麥五人團隊,四個VocalLine老班底,唱功和舞台能量自然不在話下,但更重要的是和科技的結合,把聲音工程真實的搬到舞台上,將人聲音樂推到一個新的境界。

  當然,我們已經聽過很多Loop,很多效果器,很多酷炫帥的東西。但如果只是這樣,那也就僅止於酷炫帥。

  但是他們將這些效果成為貨真價實的藝術,而且是貨真價實的"表演藝術"。它就在台上,你看著它發生。

  該團在隔天的Workshop闡述了他們的理念。" 為什麼科技的進步,我們越來越依賴音控?為什麼這些效果不是由台上的演出者來掌控?它們不應該是掌握在台上的表演者手上,成為表演的一部分?"

  當天下半場從第三首開始,觀眾就已經坐不住了,每一首結束都是全場起立鼓掌。別忘了,台下坐著的可是一群House Jack等級的怪物,你就知道這是多麼重要的時刻。

  我不覺得我的文字可以形容那樣的盛況,也不覺得Youtube有辦法呈現現場的感動。Postyr Project十月來台,一定要去!!!!!!


                            




Workshopsssssss

  我打了很多個s是因為真的很多;周六日共七個時段,每個時段都是同步至少五個教室開五堂不同的課程供君選擇,而且因為與會者的實力堅強,這裡沒有任何基礎課程。以下是我這次去的課程列表:

  • Understanding Arrangement ( Sharon from House Jack, Fris from Postyr Project, et al.)
  • Movement in Performance ( Juliano from Delilah )
  • Original Song Writing ( Willacy from House Jack, Chalhoub from Executive Board )
  • Instrumental and Body Percussion ( Sharon and Pointer from House Jack )
  • Essential Listening ( Benjamin Stevens )
  • Bass Singing ( Vinson from Delilah )
  • Technology in Performance ( Postyr Project )
  由於筆記眾多,在這裡全數列出我想也沒有太多幫助,因此我這邊僅列出一些我覺得對大多數讀者會有重大幫助的點,對於圈內人可能會略嫌簡單,在此先道歉了。

關於練唱
  1. 不要去按鋼琴。對,走音的時候,請千萬不要去按鋼琴,因為鋼琴的音準 ( 平均律 ) 和人類的音準 ( 純律 ) 是不一樣的。正確的做法是從Bass開始疊,慢慢疊出那個和聲。
  2. 練習時讓你的主唱面對你的其他成員唱。非主唱的人應該要能做為 "主唱的複製",把相同的能量投射給觀眾,而不是只是 "伴奏" 而已。
  3. 讓成員單獨唱給其他人聽。請很誠實的對他說有沒有將能量和情緒傳遞出來。
  4. 利用人身打擊統一律動。讓所有成員在一個身體律動上練習,即使只是踏併步也好。律動不是只是Bass和打擊的責任。
  5. 要更勇敢的運用大小聲。絕大多數的團都平均太大聲,而且音量的全距過小。
  6. 坐下來討論曲子:為什麼要唱這首曲子?曲子應該對每個團員都有意義,而不只是主唱而已。最糟糕的狀況就是單純的因為音樂總監說要唱就唱,其他人只是負責 " 出聲 "。
  7. 為曲子列出關鍵字,然後集中火力去呈現那些關鍵字即可。

關於Bass

這是Delilah的女Bass把聲音唱的 "聽起來很低" 的方法:請先唱個開口Ah,把後空腔撐大,然後在後口腔不縮小的狀況下把嘴唇閉上。接下來把氣拼命往鼻腔送;不是只是位置掛高,而是真的拼命送,送到你感覺到嗡嗡叫。

演出時大體保持閉口狀態,dm dm dm用類似人聲打擊大鼓的方式去發。

關於律動
  1. 在練肢體之前更應該練的是臉部表情。一個好的練法是強迫大家完全不能動,只能用臉部和眼神。
  2. 大原則是音樂讓你想怎麼動就怎麼動,而不是去設計一套動作讓你動。一個好方法是就讓團員各自去發揮,再去擷取大家覺得比較好的動作。
  3. 可以搭配之前提到的關鍵字;如果只是去呈現關鍵字,你要如何呈現?
  4. 編曲和動作編排應該是雙向的。
  5. 最後永遠記住,沒有人規定你在舞台上應該怎麼動。別怕!


關於編曲
  1. We don't SURPRISE our audience enough。課堂上有進行一個小實驗:放一首大家沒聽過的曲子,然後每四小節停下來。" 你猜之後會發生甚麼事?" 95%的時候大家都能猜對!
  2. Too Beautiful!!我們都太習慣美麗的和聲,以致於經常失去起承轉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少一片專輯重頭聽到尾,因為某種意義上每一首都很像。
  3. Be Original。編曲應該是看見原曲中的某種意涵,並加以再詮釋。我們常常都太習慣於 "原曲的複製,加上酷炫的橋段",而不是 "進一步的藝術創作"。絕佳範例:
  4. 一個好的方法是去聽所有該首曲子的現成編曲,然後去看看這首歌有哪一段故事還沒有被說過。 ( 當然這在台灣不太適用,因為我們的曲子幾乎都還沒有甚麼現成編曲 > < )
關於現代阿卡貝拉

  在會期中有許多人討論現代阿卡的困境。Willacy from House Jack的說法我很喜歡:" We are too derivative",意思是我們經常只是把名曲拿來改編,觀眾喜歡你的演出,很可能只是因為他們本來就喜歡那首曲子,而並不是基於你的阿卡音樂。






後記:關於台灣阿卡圈

  對應的問題在台灣可能更為嚴重。不可諱言,有很多人喜歡阿卡只是單純的覺得"阿卡很酷",而不真的是基於音樂的好壞。"阿卡"成為一個泛流行名詞,任何事情只要加上阿卡兩個字就很酷。

  我2006年到UC Berkeley交換的時候,台灣的團隊還不多,台灣大眾對阿卡都還不太認識。那時候的我聽到美國的大學團感到非常震撼,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之前不太認識阿卡,雖然在台灣多少聽過一些,但是真正走入美國阿卡"社群",意識到外國團隊的水平和規模,那種衝擊是如此巨大。

  事隔七年再出來,再聽現在的美國大專團,衝擊少了。這其中一大部分要歸功於台灣合唱音樂中心,這麼多年來的努力耕耘,團隊變多了,演出變多了,觀眾變多了。以前會覺得登台演出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事情,現在這些事情不再那麼遙遠。

  但少了衝擊,多的卻是省思:為什麼我們和他們的距離,感覺沒有明顯的減少?七年前我覺得有美國大專團水平的團隊,和七年後有美國大專團水平的團隊,怎麼感覺數量差不多?

  是的,我們的團隊變多了,演出機會變多了,知道我們的人變多了,也好不容易誕生了幾個實力堅強的團隊。但平均而言,我們的音樂素養真的有變好嗎?

  用個量化的方式來描述:如果我們把團隊實力除以團隊數,這個數字有提升嗎?我們是在平均值上有提升,還是只是團隊數變多,變異數變大了?

  在台灣音樂教育的環境下,一直以來我都相信,阿卡音樂就像合唱音樂,是把藝術帶入人群的利器。它不僅只是酷炫而已;它應該有更高的社會責任,能夠提升社會整體的涵養。

  這些年來,我們讓台灣大眾認識了"阿卡"這個名詞,它成為一種前衛與酷炫的代表。

  而有一天,我們要超越這一層。


  請讓我們一起努力。



  謹致 台灣音樂的未來


桌遊翻譯列表

以下為我負責中文化的桌上遊戲列表(依字母順序排列)

  • Agricola農家樂』暨沼澤農夫等擴充(Uwe Rosenburg
  • Carcassonne Bigbox卡卡頌大盒版』Klaus-Jurgen Wrede
  • Cash and Guns搶錢對決Ludovic Maublanc
  • City of Horror殭屍城』(Nicolas Normandon
  • Dice Town骰子鎮』(Ludovic Maublanc – Bruno Cathala
  • Dixit: Odyssey妙語說書人奧德賽』Jean-Louis Roubria
  • Dominion皇輿爭霸』暨暗潮洶湧、海國圖志擴充Donald X. Vaccarino
  • Eight Minute Empire八分鐘帝國』(Ryan Laukat) 
  • Finca水果農莊』Ralf zure Linde and Wolfgang Sentker
  • Fleet北洋漁船』Benjamin Pinchback, Matthew D. Riddle)
  • Friese's Landlord弗利瑟的出租公寓(Friedemann Friese
  • Funnymals快樂農莊』(Luca Bellini
  • 『Hanabi花火』Antoine Bauza
  •   Hide The Kid小羊躲貓貓』(Frederic Moyersoen
  • Jungle Brunch叢林野宴』Luca Bellini and Luca Borsa
  • Kunhandel幕後交易』Rudiger Koltze
  • Love Letter情書(Seiji Kanai
  • 『No Thanks禮物』(Thorsten Gimmler)
  • 『Nox三賤髂』(Steffen Brückner
  • Puerto Rico波多黎各』Andreas Seyfarth
  • 『River Dragon過河拆橋』(Roberto Fraga
  • Schlaengeln引蛇出洞Hajo Bucken Dirk Hanneforth 
  • Speed Cup快手疊杯Haim Shafir
  • Stone Age石器時代』Michael Tummelhofer
  • 『Terra Mystica神祕大地』Jens Drögemüller and Helge Ostertag
  •  The Settler of Catan卡坦島』暨海洋擴充及五六人擴充Klaus Teuber
  • Sultans of Karaya推翻蘇丹』Alex Weldon
  • Witch’s Brew女巫的佳釀』(Andreas Pelikan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About Me


Chu-Lan Kao
ChuLanKao@gmail.com


Financial Statistics (Renewal Theory, Credit Risk)
Vocal Related Composition (Musical, Choral, Acappella)
Board Game Design

Current Status
Post-doctoral research at Research Center for Adaptive Data Analysis, National Central Univ., Taiwan
Arranger for Taipei Philharmonic Chorus and Blis-sing A Cappella
Music Director for A Theratre, an A Cappella musical theatre
Gamer Consultant for Swan Panasia Co.

Education
PhD in Statistics,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Taiwan
  Visiting Student in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Harvard University
Master in Finance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Exchange Student at UC Berkeley
Bachelor in Mathematics, Double with Finance, National Taiwan Univeristy

Awards
2012 Ching-Zong Wei Prize for Papers in Statistics
2010 Winner of the Composer Compeition for Taiwan Youth Choir
2009 Winner of the Composer Compeition for Taiwan Youth Choir
2009 Team Taiwan, Chun-Choen A Cappella Festival
2008 2nd Place, Ni-Quan Science Fiction Award
2003 Bronze Award, Asian Pacific Mathematical Olympiad

Publications
Choir Piece 『Forget About whom I Am』(China Music Book House
Board Game 『Gotta Go!』(Swan Panasia Co.
Board Game 『Happy Turkey Day』(Homosapien's Lab
Board Game 『Who Am I?』(Big Fun
Board Game 『Project PDramacappella
Chinese Translator for The Settler of Catan, Agricola, Dominion, etc.

Public Performed Pieces
Choir Piece『White Horse』(Golden Award, 2014)
Choir Piece『Taiwanese Puppet Show Medley

Choir Piece『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s Anthem, Pop Version
Vocal Group Piece『Nobody Knows
A Cappella Musical『Alice in Acappelland
A Cappella Musical『The Wizard of AZ』(Elite Awards in 2013 Taipei Fringe)
A Cappella Musical『Project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