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我先走啦!感謝名單與兩人變體規則

作者要特別感謝以下測試員與測試空間的寶貴建議(排序不拘)

小龔、倉木羽、200、唐牛、智帆、Kid、黑熊、Ice、彥德、狐狸、有可能(VoCannon)台灣桌上遊戲設計團隊、人性空間、艾克米桌上遊戲專賣店及骰子人桌上遊戲專賣店。


兩人變體規則
遊戲準備
1.    準備張『我先走啦!』,面朝下放在桌面中央。
2.    隨機抽28張食物牌,平均分成4疊。每個人各拿取2疊食物牌,一疊放在自己左側,另一疊放在自己右側。
3.    將剩餘的食物牌和『我先走啦!』一起洗勻,面朝下散置於桌面中央。
4.    選一個人負責發號施令。
遊戲進行
兩人遊戲中,你可以同時使用兩隻手,但你的左右手視為兩個不同的人:請將左手留下的牌放到你的左邊,右手留下的牌放到你的右邊。左手不能幫右手留牌,右手也不能幫左手留牌。兩隻手的分數會分開計算。
請發號司令的人喊『一、二、三!』。遊戲在他喊到『三』時立刻開始,所有人此時開始翻找紙牌。
1.    首先,你必須先翻找面前的兩疊牌,每次翻開一張。左側的那疊牌只能用左手翻,右側的那疊牌只能用右手翻。如同多人遊戲,你必須在翻開食物牌的當下決定是否留下這張牌,但請注意,請將左手留下的牌留在你的左邊,右手留下的牌留在你的右邊。也就是說,你不能把右手翻開的牌加到你的左邊,或是把左手翻開的牌加到你的右邊。
2.    當你翻完面前兩疊牌後,你才能開始翻找桌面中央的牌,每次翻開一張。如同多人遊戲,你必須在翻開食物牌的當下決定是否留下這張牌,但請注意,請將左手留下的牌留在你的左邊,右手留下的牌留在你的右邊。也就是說,你不能把右手翻開的牌加到你的左邊,或是把左手翻開的牌加到你的右邊。
遊戲計分與勝負
請將你的左右兩側留下的牌,依多人遊戲規則分開計分後加總,便是你這一輪的得分。當有人累積得分達到100分以上時,高分的玩家獲勝。

2012年1月24日 星期二

我先走啦!簡易規則

我先走啦!簡易規則
本遊戲會進行數輪,直到有人的累積分數達到75分以上。每一輪的準備與進行方式都相同。
遊戲準備
  1. 準備人數減一的『我先走啦!』面朝下放在桌上。
  2. 隨機發給每個人7張食物牌。每個人將這7張牌疊成一疊,握在非慣用手上。請不要看這7張食物牌的內容。
  3. 將剩餘的食物牌和『我先走啦!』一起洗勻,面朝下攤在桌上,如下圖。
    
    把 "我先走啦!" 和剩餘的食物牌洗勻後攤在桌面上
    最後,選一個人負責發號司令。
    
    
遊戲進行

在遊戲中,你只能使用一隻手來翻找紙牌,並且每次只能翻找一張

請發號施令者喊『一、二、三!』,遊戲在喊到『三』時開始。所有人此時開始翻找紙牌。

1.首先,翻找自己手上的牌。每次翻開一張牌時,你當下便要決定是否要這張牌:
l  如果你不要這張牌,將它面朝下放到桌面中央的紙牌堆中。
l  如果你要這張牌,將它面朝上放在自己面前。
2. 當你翻找完手上的紙牌後,你可以開始翻找桌面中央的牌。同樣的,每次翻開一張牌時,你當下便要決定是否要這張牌:
l   如果你不要這張牌,將它面朝下放回桌面中央。
l   如果你要這張牌,將它面朝上放在自己面前。
如果你決定拿取『我先走啦!』,請大聲喊出『我先走啦!』,並將其放在自己面前。此後,你不能再拿取任何牌。
你還是可以繼續翻找紙牌,但你唯一能做的事情是:找出『我先走啦!』,放到一個還沒有搶到『我先走啦!』的人面前,並大聲喊出『一起走吧!』那個人從此視同他已經搶到『我先走啦!』,不能再拿取任何牌,但同樣可以尋找『我先走啦!』並放到其他人面前。


每輪的結束、計分與勝負

每輪在所有『我先走啦!』都被拿取時,立即結束。所有人檢查自己的牌,並計算分數:
l   如果沒有『我先走啦!』,則本輪零分。
l   如果有任何菜或是飲料重複,則本輪零分。
l   如果有『我先走啦!』,同時吃到的食物和喝到的飲料都不重複,則可以得到食物牌(不包含『我先走啦!』)張數平方的分數。

張數
1
2
3
4
5
6
7
分數
1
4
9
16
25
36
49

範例一、沒有我先走啦!零分


範例二、重複的菜,零分


範例三、重複的飲料,零分



範例四、三張食物牌,九分

 


將每個人的分數記下來後進行下一輪遊戲。遊戲在有人累績總分達到75分時結束。分數最高的人勝!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書展首賣 - 我先走啦!GottaGo!

大家好,我是海豹,終於輪到我來向各位推薦自己的遊戲了!今年書展首賣,還請大家多多捧場(鞠躬)


我先走啦!Gotta Go
作者:高竹嵐 (海豹)
一群各懷鬼胎的人一起去吃到飽餐廳,每個人都想趕快吃飽,搶先落跑,讓最後留下的人付錢。

桌上的牌中一共有7種菜和7種飲料。每張牌上都有一道菜和一杯飲料,但每張牌上菜和飲料的組合都不同。在遊戲中,你們要搶食這些食物,但是你不可以吃重複的菜,也不能喝重複的飲料。如果你吃飽了,就趕快搶走『我先走啦!』牌,搶先落跑。
『我先走啦!』牌被拿光時,這一輪便結束。還沒走的人不得分。已經走的人則得到張數平方的分數,但是如果牌中有重複的菜或飲料也不得分喔!
你能否在其他人逃跑之前大快朵頤,並即時離席,讓剩下的人買單?
《我先走啦!》是一款結合反應、決策與膽量的即時遊戲,除了要眼明手快,更需要臨危不亂的過人膽識,是款適合各種年齡層、闔家同樂的遊戲!
適合年齡:8歲以上
遊戲人數:3-10
遊戲時間:10-15分鐘
首賣:2012台北國際書展
2/1-6於世貿一館C741新天鵝堡攤位。首日限專業人士。)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作品集 - A Cappella Vocal Band

我的未來不是夢 + Don't Stop Believing(A劇團 + 黃聖文)


無人熟識 (西門紅樓演出)


憨人 (不理性官方宣傳片)


夜的詩人 (西門紅樓演出)


隱形的翅膀 (花博演出)


夢田 ( 本版本由蝦米人聲樂團演出 )


世貿快閃組曲(A劇團

作品集 - 合唱團與小團

混聲合唱作品

忘了我是誰 (萬芳高中合唱團10周年演出)

台大校歌流行版 (台大80周年校慶演出)

蘇三起解   Ver 1. 台中室內合唱團


Ver 2. 淡江大湖聯合公演大合唱


史艷文組曲 Ver 1. 淡江合唱團

Ver 2. 台中室內合唱團




女聲合唱作品
身騎白馬 Ver 1. 台中室內合唱團


Ver 2. 103年全國社會組合唱比賽女聲組金質獎(4:00開始)


偶然組曲 (大湖愛樂合唱團 "掌聲響起" 音樂會)

告別組曲 (大湖愛樂合唱團 "掌聲響起" 音樂會)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我的交換生活 2006-07@UC Berkeley -- FCS A Cappella


  05/19/07,我永遠會記得這一天;這是我交換學生旅行結束的日子。FCS的所有人,兩台車,送我到機場。凌晨十二點,我在我們的歌聲中步入海關,返鄉。

  我從來不敢相信,我可以在異鄉找到知己;但是我找到了。這群人,超越了文化和語言的界線,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我們是For Christ's Sake,Berkeley Christian A Cappella Group,一段關於音樂、信仰、文化,以及遠超乎這一切的友誼的故事。

我的交換生活 2006-07@UC Berkeley -- Courses

總論
  如果光就學分數而論,這裡的課程安排相對於台大而言,真的相當的少:學分下限十三,一般學生多半十六上下,十八就已經非常多了。不過,雖然也是一小時對應一學分,這裡的一學分和台大一學分的感覺完全不同。你會感覺總是上課,然後拼命寫作業,上課,作業,上課,報告,作業,考試,上課...不像在台大,有些課你可能只到期中期末考前一個禮拜才理他,這裡,他們會逼你每個禮拜都得照顧他一下。

我的交換生活 2006-07@UC Berkeley -- Life in Berkeley


宿舍生活  我將宿舍生活擺在最前面,因為這可能是亞洲與美國大學生活最不同的地方。

  請容我直接引述一位過來人的說法。我有一位之前從柏克萊交換到日本東大的朋友,他這麼說:

  最大的不同在於,就美國人來說,大學是一個"半成人"的階段,人們會預期你高度的獨立。所以即使像我家只離學校五分鐘,我還是搬出來,自己租公寓來住。

我的交換生活 2006-07@UC Berkeley -- Overview


........於是我在開始愛上一個異鄉的同時
更加愛上了我們的故鄉........

 
緣起 申請與準備

  我相信每個交換學生背後都有個強烈的動機:想玩,想出國,想看看不同的風景,想挑戰自己的極限等等。在開始整個交換計畫之前,我們心中都有個願景在那裡。

  只是當我抱著這些期許,開始申請交換學生的時候,立刻發現,一切都遠超乎想像。向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申請交換學生其實是最簡單的一步。當交換學生於一月初放榜,我獲知要交換到美國加州大學(註一),上百頁的交換文件掉到我面前時,我整個就是傻眼了:要在期末考週寫完Personal Statement,三份讀書計畫,甚至要將選課計畫都列出來,還外加一大堆的註冊文件,簽證文件,等等等等等。那個月,我幾乎天天都是凌晨兩三點睡。

  從那時候我就開始知道,事情沒有想像中的輕鬆。

  如果你以為文件填完就沒事,那你就錯了,接下來才是頭痛的開始。當我確定要被分發到Berkeley之後,立刻面臨成山成海的問題要解決,海這邊與海那邊都有。

  光是申請一個宿舍就讓人搞到快瘋掉。不同於台大單一管道的宿舍體系,Berkeley的宿舍除了校營的一般學生宿舍,尚有給國際學生住的International House,非校營的學生聯合宿舍Co-op(詳見Life in Berkeley),以及其他更多的選項,而且它們的系統是分開的,得個別申請,申請時間和要求的文件還不一樣;在那之前,我還從來沒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閱讀這麼多的相關文件過。

  更慘的是,加州大學交換學生的學生手冊上還有這麼一行警告:

  Twenty percent of the U.S. population lives in California. Finding housing in any area of California is a challenge for both international visitors and California residents......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oes not guarantee university-owned housing to EAP Reciprocal Exchange students or all regularly enrolled UC students....Be prepared for the possibility that you might not be assigned to a university-owned accommodation.

  所以那時候超級緊張,深怕自己不小心錯過那個申請期限或是文件沒填妥,最後會導致沒地方住的窘境。幸好我最後申請到了宿舍;有很多國際學生一直到入境美國都還沒有確定的宿舍可以住。

  即使到了出國前,簽證宿舍等等都已經確定了,還是一陣混亂。最混亂的莫過於行李打包。出國一年需要帶的行李遠比你想像中的多,特別是去物價水準是台灣三倍的美國,能帶多少東西去就帶多少東西去(註二)。我用了快一個月的時間,把海運行李,托運行李,隨身行李通通整理出來,花了最大的功夫確定所有行李都是符合所有的運輸規定,然後在確定宿舍後的第一時間內,把兩箱海運行李寄出去。我甚至把什麼東西在那個行李的哪個箱子裡全部建檔,心想,這總不會再出差錯了吧!

  顯然我錯的很離譜。就在我出國的前一天,英國機場逮到恐怖份子企圖帶膠狀炸藥上機,全球機場都把安檢提高到最高層級,像是髮雕,個人藥品,生理食鹽水之類的東西通通受限。我當天本來在外頭吃送行宴,事情一發生,立刻被家裡召回來重新打包行李。

  以上是我交換生涯的混亂部分。。。Even before I departured!!


異地的挑戰

  好吧!總算順利出國了。這下總該剩語言問題了吧?

  錯啦!其實語言問題還算是最小的!

  剛出國最先遭遇的,的確是語言問題,畢竟突然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聽英文,多少都會嚇到。我還記得我入境後的第二天,我去銀行辦帳戶,聽了一個多小時的聽力測驗,差點瘋掉;更慘的是當行員問我有沒有其他的帳戶時,我花了很大的功夫跟他解釋台灣可以把錢存在郵局裡。剛開始的確是有很大的語言困難。

  只是這種狀況,過兩三個禮拜也就沒什麼了。套句去MIT的交換學生的評語,"英文根本是以超英趕美的速度在進步。"你會很驚訝的發現,只要你敢講,語言根本不是問題,五千字的字彙量就綽綽有餘。

  舉個例子。我認識一位從日本國際教養大學來的交換學生,她的字彙量多到美國人有不會的字還會去請教她。可是她剛來的時候卻遭遇到非常大的困難,常常話講不出來;反倒是我和另外一位韓國首爾大學來的交換學生,憑著破爛的字彙量,take make混著用,時態單複數完全不管,反正厚臉皮的先擠出一句話來,卻可以很順利的溝通。所以當她說我們兩個英文很好的時候,我們兩個都愣了一下。

  真的,只要敢講了以後,語言真的不是大問題;當然還是會有所聽不懂的時候,但多半是因為一些文化或社會性的因素(註三),而不是語言上的問題。到一年結束要離開,有些同班同學赫然知道我是交換學生的時候都愣在那裡," O my God..... Your English is freaking good.... "

  真正的挑戰是背後的文化與價值觀差異。舉例來說,在中文裡頭,如果你想建議你的同學說她身上衣服不好看,我們會說那件衣服"不適合你。"但是如果是英文,就真的會直接講"That is awful。"這背後的文化因素是:在亞洲,你表達你重視你朋友的方式是為他留情面,所以你會試著用婉轉的說法;但是在歐美,你表達的方式卻是試著Be honest or be frank,所以會真的"直言以對。"

  這件事情我們在一開始國際學生的新生訓練時就被警告,但即便在異地過了一年,我還是不太能接受這麼直的模式。

  像這類的文化差異,真要說是說不完的,以下就追述幾點:

  1.美國人講話一定會直直的盯著你的眼睛看,到了某種你會覺得被冒犯的地步。在他們的觀念裡,四目相對是建立信任的基礎,只是他們的"四目相對"就我們看來真的比較像在"瞪人"

  2.長幼有序的概念非常薄弱。事實上,他們對教授除了多加個"Professor"以及叫姓不叫名以外,相處上其實和對普通朋友沒太大差別。有時候真的覺得他們怎麼可以這麼"斗膽"?

  3.地域觀念很弱。我想這和美國人的"移民血脈",以及習於到處搬家的生活模式有關,對人比較容易產生感情,但是對地就很難。他們很容易有"團隊精神"和"患難情誼",可是感覺不出"故鄉"的概念;從我認識的一些當屆畢業生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人物的思念很深,可是對校園或是這個城市卻沒什麼感覺。


那何必呢?

  講到這裡,好像交換學生就是一連串的折磨似的。那為什麼每年都還是那麼多人搶著要去交換學生?

  語言上的進步當然是一個理由。當你發現你講英文完全不需要思考,會莫名奇妙嘴裡蹦出一句英文,三秒鐘後大腦裡中文思考的部分突然回過神來,被自己嚇一跳,你就可以了解出來交換一年,語言進步的幅度。

  看見世界也是一個理由。不同於平常出來觀光旅遊,在異地生活半年一年,真正深入一種不同的文化,了解海另一邊的人們,是怎麼面對生命的艱難與挑戰,營造出什麼樣的風景與氛圍,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震撼。

  但其實,有比這些都還重要的理由。

  當你遠在異鄉,投入另一個文化,你原先以為你生命所憑依的要素:朋友,親情,社會乃至於文化,通通被留在海的另一邊,你在精神上一無所有的時候,你會真的了解,什麼對你才是最重要的。

  你會開始了解,什麼是文化,什麼是故鄉。你會開始了解,"根"的重量有多重,"鄉愁"的重量有多重;而文化,又有多麼的沉重。

  更重要的是,你會在認識一個異鄉的同時,重新認識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如果問我,為什麼我們要強調文化交流,也許,這就是了。

 

........於是我在開始愛上一個異鄉的同時
更加愛上了我們的故鄉........







註一
  美國加州大學的交換模式和其他學校不太一樣,我們是錄取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交換學生資格然後就要填一大堆的資料,最後由加 州大學校方決定要將我們分發到柏克萊(Berkeley),洛杉磯(UCLA)或其他六個校區。我很如願的申請到我的第一志願:柏克萊校區;個人相信這和我花了很多心力寫Personal Statement與讀書計畫有關,有興趣的人請聯絡我。

註二
  對於要出國的人,在PTT上應該可以找到一篇叫"偏執狂的打包清單 "的文章,基本上把一個人出國要帶的東西通通都列出來了。雖然說這份清單真的是巨細靡遺到了一種偏執的地步,不過還是個值得參考的資料。

註三
  例如說,即便是一個中文很強的外國人,也不太可能會知道"你很機車"這樣的句子;這並不是因為"機車"這個字很難,而是因為只有在這個社會環境裡會這樣被使用,任你翻遍中文字典也搞不懂。一個相對應而且很常見的例子是"That's so awkward."這絕對不是像字典上翻的"它很笨拙"之意,而是一個在"它很詭異""這好尷尬"以及"這好冷"之間的意思。很遺憾,中文其實沒有對應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