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海豹的阿卡編曲123 (七) 別把小提琴當喇叭用

讓我們考慮以下這個狀況:有個阿卡團來找你編曲。你該跟對方問甚麼?

"你們有幾個人?"這應該基本一定會問。

"你們的聲部配置如何?"我想這你應該也會問。

"每個人的音域如何?"

大部分的人大概就問到這裡為止;你得到了這個團Bass大概可以穩定點到low F,Sop則可以叫到High La。於是你開開心心的編了個在八度間跳來跳去的Bass,以及在最後一段副歌一直在High Fa Sol La叫的Sop。

結果對方把你的曲子退回來了。

"我們唱不起來@@"

"為什麼?不都在音域內嗎?"

"是,但我們的Bass對於大跳的掌握度很不好,Sop可以叫高音但沒辦法一直掛在高音上。"

---

有時候我們太被和聲學的音域分布以及合唱團的聲部給侷限住。我們很容易把人的聲音過度簡化成"音域"這個量化指標。

但人類聲音的複雜度遠遠比"能唱到哪裡"來的複雜多了。他的音質如何?節奏感好嗎?適合甚麼樣的聲線?

這些複雜度,讓每個人擅於表現的東西,遠比"女中音"這樣一個標籤複雜的多。誰節奏感,聲音有點,適合放節奏部?誰則適合大開大闔,負責拉大線條?就算音域重複的人,唱起來的效果也不一樣,就像小提琴可以完全Cover小喇叭的音域,但這兩個肯定是完全不一樣。

如果你今天是為你自己的團編曲,那你應該要很了解自己團上每個人的聲音與音樂能力。你應該要依據這個來編曲,而非音域。

如果你是為其他團編,那事情就會困難一點,畢竟對方也不見得可以明確講出那個團每個人的狀況。如果可以,請去點開對方的Youtube,或是去聽他們的音樂會,親耳去分析對方的狀況。

總之,不要把小提琴,當喇叭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