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海豹的阿卡編曲123 (八) 好難背....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只討論編曲的 "聽覺" 層面;很遺憾的,這不是你唯一要顧的事情...



編曲並不是到譜出來就結束了

在討論背譜這件事之前,我想先提出一個概念:譜並不是編曲的最終產品。

Deke Sharon在2013 Boston Sing曾這樣說過:"譜只是編曲和演出者溝通的媒介而已。" 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任何表演藝術的終端產品都是台上的演出。

就姑且先不論藝術責任之類的,純粹考慮以下這個現實的狀況:你編了個曲子,寄給某個團隊。兩個月後他們演出,節目單上寫編曲是你。結果演出亂糟糟的。

請問,有多少觀眾可以分辨出,這是編曲的問題,還是團隊的問題?

通常的結果是,兩者都因為這個演出而受傷。你很難切割說 "我編曲部分沒有問題,是他們的問題," 因為演出是一個整體。

這也是為什麼,只要可能,編完曲後我一定會找機會跟團隊排練,確認我們之間的溝通是沒有問題的,我有抓到對方能夠掌握的底線,對方也有抓到我在編曲上想要呈現的東西。演出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而這包括背譜

是的,你有可能編出讓對方很難背的東西。在這個情況下,你更難切割說 "這是他們沒背好",因為沒背好這件事情,其實從編曲的層面就已經開始了。

首先,每個團隊背譜的 "方向" 是不一樣的。有些團隊對節奏性的東西很能記憶,有些則對和聲型比較擅長;這件事情,你可以從他們過去演出過的曲目多少看出一點。

然而,撇開這件事情不談,的確有些大原則可以遵循:

  • 最高原則:請以大區塊為原則。最會讓人背到抓狂的,就是你有兩個大區塊幾乎完全一樣,但中間偏偏就是有幾顆音的微妙差異,這是最難最難背的。要是你想要有不一樣的東西,那寧可一整個大段都不一樣,盡可能避免這種局部特例。
  • 承上點,通常整個大區塊的記憶,是以每一段的開頭為起點;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唱到類似的開頭時,他會預期之後好一段時間都是類似的旋律。因此,請務必避免那種開頭一樣,然後突然 "筆鋒一轉" 進入異世界的狀況。
  • 如果有可能,可以在編曲中埋入 "變化提示點"。舉例來說,你可以在轉調之前,在Bass或著Percussion上放一個不一樣的節奏,大家聽到就會想起 "啊這裡要變了"。這算是一個保險絲的作法。
最後要提醒,請不要把這個issue無限上綱。為了好背,你當然可以把全首都Ctrl+C / Ctrl+V,肯定好背,但也肯定變成一首無聊的歌。以上只是要跟大家說,編曲上如何盡量減少演出可能的技術閃失,而非要讓演出毫無技術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