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2013紐約行 - Matilda & Pippin

二度來紐約看了Matilda和Pippin(其實還有Avenue Q但這大家都熟就跳過)。這兩齣一齣讓我哭很久一齣讓我想很久,卻又有一些神奇的共通點,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我曾經這樣形容我想做的舞台:

我想帶你走入一個世界,一個你沒有看過的世界。而在你拜訪過這個世界之後,你的人生會從此不同。

而這就是Matilda。

整齣劇最大加分是舞台,符號運用地如此精湛,以至於下半場看到那個溜滑梯,已然被各種情緒淹沒,眼淚就這樣掉下來。各種舞台魔術也躲在那個舞台上,拿Tony最佳舞台設計實至名歸。

音樂、導演手法和演員更讓這個舞台的能量倍增。當然這部戲源自英國製作,美國卡司具聞還差英國一截,但已經非常驚人。我坐在三樓,演員的能量還是清清楚楚的轟過來,包括才九歲的Matilda ( Sophia Gennusa )!!

所有的一切塑造出那魔幻卻又如此令人信服的世界。在演出結束的那一刻,我好想好想,就在那裡待久一點,在那個世界中。

那一刻我居然想著,"喔!我可不可以不要去看其他戲了,就讓紐約行在這裡畫下個完美的句點,可以嗎?"

如果現在有人要去紐約看音樂劇,我會優先推薦這一部。


Pippin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是今年Tony的最佳Revival,源自1972年的戲,加入巨量的馬戲元素,整個舞台就設在一個馬戲團裡,演員真的會邊唱邊在半空中倒吊(不誇張),喜歡視覺效果的人包君滿意。

和Matilda一樣,這部戲建構了一個非常魔幻的世界。但不同的是,Matilda是讓這個世界溫暖的包圍著你,但Pippin的目標卻是在你眼前血淋淋的將它瓦解。

對,瓦解。這是個劇中劇,馬戲團在演一個劇給觀眾。但到了最後,劇中劇被瓦解了,劇被瓦解了,乃至於整個馬戲團,整個舞台,音樂,所有的所有都被瓦解了。

留下一個小孩,在一個崩解的舞台上。你甚至可以看見空氣中的那些殘影。

這齣劇花了一切心力,建構了一個極為龐大,極為夢幻的世界,只為了在最後將它全數拆掉,並透過這個破壞來引發思考。

非常概念性,卻又非常確實的處理方式。今年的Tony最佳導演頒給了Pippin,我想有其道理。

By the way,如果還趕得上,強烈建議趁OBC說書人Patina Miller還在的時候去看,拿Tony最佳女主角不是拿假的啊~超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