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海豹的阿卡編曲123 (三) 如何惹毛你的和聲部

這篇是為了避免你的和聲部大唱 "God I Hate A Cappella"



老實說我不是很喜歡 "和聲部" 這個名稱,因為感覺他們的功能就是負責 "製造和聲"。由於最近島嶼天光正夯,我拿我編的版本來做範例:

島嶼天光阿卡版 [音檔][譜檔]

我們就拿18-25小節的副歌為例。這幾個小節的和弦是:

G - GM7/#F - Em - D - C - G/B - C - D

這裡要點出來說明的是Soprano和Alto兩部,也就是所謂的 "和聲部"。很多人聽到 "和聲部",直覺想到的就是把和弦音填進去舉例來說,18小節Bass是G,所以上面補上一顆B和D;19小節Bass是#F而Tenor是B,所以上面補上一顆D和G。

於是你就會看到那種和聲部從頭到尾 "每小節一顆全音符",一路du到尾的編曲。

以 "和弦" 觀點,這有任何問題嗎?老實說沒有任何問題。你每個小節的和弦都被保持住了,當然沒有問題,和聲學老師給你一百分。

但是如果你拿給你的Sop和Alto唱,保證他大唱 "God I hate ACappella"。

因為人不是這樣唱歌的。

再怎麼說,歌手都是在唱 "歌",而不是一個和聲或是一個節奏。他會有他的旋律起伏,他的節奏鬆緊。如果你以非常和聲的觀點,讓你的歌手功能性的敲和弦音,那你就是把他當midi鍵盤在用,他怎麼不會恨你?

這類問題最常出現在所謂的內聲部,也就是Alto跟Tenor。因為一些和聲學原理的關係,你常常看到一些編曲(尤其是合唱編曲),內聲部不斷負責去唱一些不合人體工學的音。曲子整個聽起來很好,但如果你把Alto或Tenor單獨拉出來唱,就會痛苦萬分。

因為他們只被功能性的安排了一些音,卻沒有被視為一個唱歌的個體處理。

一個好的編曲,應該要顧及每一個唱歌的人的感受。我們不見得能夠讓每一部都很完美,但至少要確保每一部單獨唱都是自然的,而非只是功能性的人造旋律。

--

那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最簡單的方式是:去唱每一部。我編曲一定會單獨去唱每一部,然後去調整任何一個我自己唱起來怪怪的地方。

這個動作會告訴你很多事情。回到島嶼天光的例子,為什麼18小節,Sop和Alto要有那個休止符?

因為如果你實際唱,你就會發現那裡就是需要一個呼吸,所以你自然的會在那裡寫下一個休止符。

事實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你是把你唱的歌寫下來,而不是在紙上寫出一首歌譜只是一種記錄歌的媒介,而不是歌的本體。

所以,無論如何,不要只是填豆芽;要記得去唱,每一部



[ 本回作業 ]

你還記得你在 (一) 時編的Viva La Vida嗎?用本章的方法去修看看吧!

[ 下回預告 ]

更多編曲者惹人厭的手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