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更為冷冽的隆冬將至 - 2022演出異動潮

在筆者寫作的當下,臺灣表演藝術因為COVID-19疫情的又一波演出異動潮,正在開始。開拓劇場製作委員會的<陰間條例:冥戰篇>,因劇組成員被匡列而臨時換角:


草草戲劇節也因防疫考量而延期:


其他因在排練場或其他地方與確診者足跡重複而遭匡列,因而緊急換角或瀕臨停演邊緣,乃至於目前各演職人員四處尋找目前一劑難求的快篩試劑,以上狀況,正在進行中。

筆者希望這波演出異動潮,不會進一步變成停演潮;但說實在話,就現在的發展,機率上,很難不去思考這個可能性。

筆者之前在<停演有多慘?堪比婚宴賓客蒸發>曾論述,停演對表演藝術產業與從業人員的打擊,致為嚴重。其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表演藝術收支的時間結構,非常接近婚宴:設計、排練、器材等各種支出,已經在過去很長的時間內分批發生,但票房等收入卻要在排練或演出之後才會出現。因此,當停演發生時,會有大量的支出已經無法取消,但收入直接歸零。

然而,今年的狀況,會更為慘烈。原因有二:

(一)首先是停演原因造成的差異。2021年的停演潮,主要是因為三級警戒這個"天災人禍"而造成的"場館封閉",形同強制停演。在此狀況下,場地費,這個對製作而言非常大的支出,基本上都是會退還的。

但2022年的停演潮,會有一定比例是來自於劇組的人"確診或匡列",然後由劇組評估而決定的停演。雖然說在當今的狀況下,"劇組有人被匡列"實在不能歸咎於被劇組的責任(現在拜託不要再說什麼"一定是因為你去了特定場所才被匡列了"這種話);但相對的,這也是"劇組決定停演"而非"因天災人禍被強制停演"。

所以在這個狀況下,館方會全額退還場地費嗎?這是需要釐清的,畢竟在這個狀況下,館方確實不見得有"義務"要退還。所以這邊已經有機會延伸出比2022更多的支出。

(二)其次,之前的狀況,是"升三級,全天下某年某月某日開始,停演",所以從升三級後,大家就都確定,就是停演。對應的,從升三級那天開始,劇組就知道不用再支出了。

但現在不是。現在的狀況是:每天都要賭說,會不會有人被匡列確診,然後對應的賭會不會停演。而只要有不停演的機會,你製作就還是要繼續走下去,支出就是要繼續付下去,畢竟"客戶的訂單還沒取消,你生產還是得繼續。"

因此,這個近乎"隨機停演"的狀況,就支出面而言,比直接被宣布停演還慘,因為你支出面無法喊停。

---

綜以上可知,今年正在開始的演出異動潮,恐將讓台灣表演藝術產業,走入一個更冷冽的隆冬。這是需要被正視的。

我不確定各級政府機構在這方面能夠幫助到多少。或許去釐清停演標準,以及各公場館的場地費退還標準是個方向。也或許,支援表演藝術團隊快篩試劑,讓團隊可以更早的釐清自己劇組的確診與匡列問題,可能也有些幫助。

而對於觀眾來說,最根本的還是做好自身的防疫。畢竟,降低自己確診的機率,對自己身邊的人,身邊的觀眾,乃至於台上的演出者,都是好事。

至於去年就有群眾在宣導的,"停演不退票",筆者不能在這邊行道德綁架的事宜,畢竟同樣的六百塊八百塊,對每個人放在每個位置的價值,都是不一樣的。您很有可能也是受到疫情影響,跟被匡列的演員一樣,隔離在家無法工作而沒有收入的人;您很有可能,非常需要回收這個票錢,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所以筆者只能說:如果您認同這個演出團隊的價值,且您經濟上行有餘力,則建議您,在團隊被停演時,可以考慮不要退票,讓這多一點點的錢,幫助團隊撐過這又一次的隆冬。

謹此,希望台灣的表演藝術,能再次挺過難關,迎向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