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我的交換生活 2006-07@UC Berkeley -- FCS A Cappella


  05/19/07,我永遠會記得這一天;這是我交換學生旅行結束的日子。FCS的所有人,兩台車,送我到機場。凌晨十二點,我在我們的歌聲中步入海關,返鄉。

  我從來不敢相信,我可以在異鄉找到知己;但是我找到了。這群人,超越了文化和語言的界線,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我們是For Christ's Sake,Berkeley Christian A Cappella Group,一段關於音樂、信仰、文化,以及遠超乎這一切的友誼的故事。

A Cappella人聲樂團

  先為不知道什麼是"A Cappella Vocal Group"的觀眾介紹一下,這是現在全世界非常流行的表演形式,中文通常翻作"無伴奏人聲樂團",意思就是我們不加任何樂器,純粹用"人聲"進行演出。以下是個範例:

  這是一個澳洲的四人團體叫Idea of North,在韓國的演出片段。再次強調,舞台上真的只有"人"而已,連沙鈴都是用人唱的。There's nothing but human voice!

  這樣的表演類型已經在世界廣為流行,除了上頭介紹的澳洲Idea of North以外,英國有Swingle Singers,瑞典有Real Group,日本有Tri-Tone,以及更多更多數不清的團體。台灣在這方面還算剛起步的階段,除了前輩的Semiscon歐開等以外,現在的FocalPlus公共澡堂,以及我現在隸屬的Blis-sing等,都算是當前在這塊領域中努力的團隊。

  A Cappella到底有多紅呢?光是在UC Berkeley就至少有Men's Octet(全男生團)、Golden Overtone(全女生團)、NoteWorthy(創作型團隊)、Artist in Resonance以及一大堆我叫不出名字的團隊。當然,還有我這一年的東家:FCS。


For Christ's Sake, Berkeley Christian A Cappella Group與基督教次文化

  和其他團隊不太一樣的地方是,For Christ's Sake(以下簡稱FCS)是個專唱福音歌曲的團,團員清一色是從各個教會集結而來的。在此,就不得不來提一下這裡的基督教次文化。

  在 "Life in Berkeley" 章節中曾提到,這裡的社團生活並不活躍,卻有一大堆的校園團契。事實上,這裡從教會就是誇張的多,幾乎是走兩條街就一個教會--這還不包括像是摩門教之類的 "類基督教" 的教會。

  校園團契自然也是蓬勃發展,種類繁多,像是我這一年間歸屬的AACF(American-Asian Christian Fellowship),就是一個專門給亞裔學生的團契。活動也是多到一種很誇張的地步:Large Group,Small Group一直到各種Ministry,基本上如果你願意,你可以一周七天都跟團契混在一起。

  (By the way,如果你有注意到的話,每年寒暑假前後,台大附近都會有一些看起來像是韓國人的美國學生在傳教。這些學生就是從Berkeley一個叫East Bay的團契來的唷!其中有些還認得我呢^^)

  為什麼會提到這個呢?因為這和FCS這個團的創立有很大的關係。起先這個團只是AACF團契內部組成的一個玩票性質的人聲樂團,後來規模越長越大,其他團契的人陸陸續續進來,最後就擴張成為Berkeley校園內的主要人聲樂團之一,也算是眾多團契的共同對外發言團體之一。

  (事實上,FCS還有一個不成文規定是,成員必須至少去一個教會,參加一個團契。這個規定是要確保成員都 "真的" 是基督徒,而且不會因為在這個團隊裡處理音樂,而荒廢掉信仰。)


演出與排練


  上面的這個片段來自我們2007年春季公演"Prayse"的曲目"Shackles";別看台上跳的不怎麼樣,邊唱邊跳真的很難!這首曲子花了我們半個學期才練到可以邊唱邊跳。

  (喔!你問我在哪喔?有看到攝影機稍微往左邊偏的時候有照到一個人嗎?那就是我:我在台下負責打嘴鼓,也就是所謂的BeatBox。在此鄭重聲明:我不是因為不想跳舞所以才去打BeatBox的,那套動作我會跳!而且我可以邊BeatBox邊跳!只是有線麥克風不允許我這麼作就是了...)

  我們每學期會有這樣的一次例行演出,冬季一次聖誕節演出和春季的學期公演。另外,我們還會不定期到外頭接Case,從教會到各式系所活動的串場都有。

  然而真正Loading最重的是,我們每周還會在校內廣場有表定的例行演出。對,真的是表定的!學校會發函給所有新生說,每個禮拜的哪一天的中午,有什麼團隊會有演出;換言之,就是學校會給你例行的演出機會,還會幫你打廣告!這一點就是在台灣完全比不上的了(想我們現在的團想要每個月有一場Case,難啊...)

  當然,有這麼多的演出,Rehearsal的量也就非常非常重。除了每周兩次共計四個半小時的表定練唱外,這個團還有另一個規定是:如果這兩次中有一次沒有全員到齊,禮拜六早上就會再加一次練唱!這個制度的設計是因為A Cappella完全是團隊合作,缺一個人沒到就等於沒有練。

  事實上,這個團體有很多制度都真的很有趣。例如說,它規定遲到的人要交五塊錢,但是如果你下次準時到就會退給你。基本上就是鼓勵每位成員準時到場。

  負擔很重嗎?老實說,真的很重。每週平均五個半小時練唱加一個小時例行演出,說不重很難。但也是因為有這麼大量的練習時間與演出機會,所以才能有這麼高的完成度;很榮幸的,我再團內的第二學期,據說是FCS成軍六年來,最輝煌的一學期。我很高興我能夠成為這個故事中的一員。


Beyond Music

  然而,這個團隊對我的影響,遠遠超過只是個音樂團體而已:它是我超越文化與語言隔閡的關鍵。

  大部分的國際學生,在文化因素之下,多半淪為和其他的國際學生混在一起的狀況;在Berkeley,International House的學生就幾乎只跟International House的人混。這無可厚非:要超越文化隔閡,本來就非常非常的難。

  但是我極其幸運,有這樣的一群朋友。我們擁有共同的宗教,共同的熱忱,以及共同相處的時間;透過這些,我們真的建立起一種,近乎家人的感情。我想這是絕大多數的交換學生所無法得到的。

  我很難敘述這樣的感動,只能這樣講:他們在我臨行前送了我一本剪貼簿,記載了在FCS的一年,陪著我,上了飛機。隨著飛機起飛,我看著它,悄悄的落淚。

  有這一刻,也就不虛此行了吧!

  We're FCS, Berkeley Christian A Cappella Group!


2 則留言:

  1. 您好,

    我是現在人在Cal的台大交換生(但我是用中研院計畫來的),剛剛在整理交換生申請準備心得給朋友時,重新在網路上google相關資源,意外的連到了您的文章。

    會在這邊留言是因為,我發現我不是第一個在AACF的台大交換生!
    真的讓人覺得有驚又喜,竟然有人在八年前走跟我如此相近的Cal life
    來Cal也快三個月了,真心覺得能在AACF是件很幸福的事呀!

    p.s. 我同small group的一個朋友現在也在FCS,很喜歡他們每週在sather gate旁邊的演出!另外,第一張照片第一排最左邊的人,該不會是Kevin Yeh吧(覺得很像,哈哈)

    回覆刪除
  2. Hihi,

    很高興你也來到很棒的地方遇到很棒的團隊~ 不過最左邊那位不是Kevin Yeh喔是位叫Andrew的我那屆的成員。

    回覆刪除